村网通总站 蜚虹社区 619353.nync.com 欢迎您!
周总理践行的“公共外交”实践风格,可以总结为三点:一是“人性化”和“魅力化”,二是“细致周到”,办外交极为细致。三是践行“公共外交”要有战略思想和原则。
周恩来总理诞辰115周年之际,《周恩来公共外交访谈录》的出版引起学界广泛关注。笔者认真读完了全书,发现有三大惊喜。
首先,这本书的被访谈者全部是在周总理身边工作过的秘书、翻译或外交官,通过他们娓娓道来的精彩讲述,再现了总理如何为新中国外交事业辛勤工作的一幕幕真实场景和精彩瞬间。这些故事和细节是如此丰富,相信读完此书的读者都会充分领略总理的外交风采。
其次,本书图文并茂,访谈者提供了许多多年珍藏的老照片,这是首次公开。书中谈到周总理与胡志明等老一辈领导人之间的友谊,感情真挚,令人动容。其中有一张总理亲自赴河内吊唁胡志明的照片,正是越南领导人扑在总理怀中失声痛哭的感人场景,不由使人对当年两国两党之间结下的深厚友谊留下深刻印象。
第三,本书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书中记述了许多领导人之间的重要会话,相互之间的称呼,甚至关于文革时期文化名人的生活状态都有一定的刻画,应该可以满足不少历史谜的好奇心。伏案展读,总理文革期间独撑危局和晚年冰心的境况让人唏嘘不已,而一些细微之处,如协和医院曾经在文革时期改名为“反帝医院”,又令读者兴致盎然。
当然,如果只有上述三大惊喜,仍是没有读懂此书。我认为本书最大的意义在于通过领略总理外交风格和风采的同时领悟公共外交之真谛。
“君子之德,风”
在《周恩来公共外交访谈录》一书中,我们处处可以看到总理如何以脚踏实地的行动完美诠释了“外交无小事”的丰富内涵。借用缅甸向周总理颁发的勋章中的话来形容就是,周总理是崇高、伟大、博爱和光荣的公共外交践行者。根据书中描述,笔者认为周总理践行的“公共外交”实践风格可以总结为三句话。
第一句话是“人性化”和“魅力化”。周总理在外交工作中,善于观察,尊重对手,从不强加于人。而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哪怕是很细微的地方。在本书中,几乎每位访谈者都谈到周恩来总理如何以春风般的君子风度,折服对手,赢得朋友和广交朋友。我们从中读出的实际上不仅是总理的个人魅力,更是其人格的感召力。
第二句话是“细致周到”这一成语有了新的涵义。“细致周到”一语常常用于形容关怀、照顾得无微不至。但在本书中,这一词语有了全新的涵义。总理在公共外交活动中会见最多的是日本客人,而且无论对方职位高低,总是每次必到。所以,在他们看来,只有周恩来到场才是真正的“周到”,而且只有周恩来总理到场会见才算“细致周到”。所以,“细致周到”可以理解为专指周总理办外交极为细致,而且一定到场!
第三句话是践行“公共外交”要有战略思想和原则。1964年,周总理在一次谈话中说到搞外交的哲学思想:一是要等待,不要将己见强加于人,二是决不要开第一枪,三是来而不往非礼也,四是退避三舍。在本书中我们就可以看到,总理的公共外交并不是一味的求友好,而是交往到了一定程度就要提出我们的要求和原则,进而实现外交目标。总之,周恩来总理的公共外交实践让我们领悟到公共外交具有的丰富内涵。
“人生乐在心相知”
周恩来践行“公共外交”的思想和实践对于今天的中国公共外交而言无疑是宝贵的财富。阅读《周恩来公共外交访谈录》一书,读者既能感受总理实践公共外交的魅力和亲和力,又总是对总理的政治灵活性和从不让僵化的意识形态干扰正常的公共外交活动留下深刻印象。
周总理的灵活外交在乒乓外交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在当时意识形态挂帅的情况下,面对美国代表团成员突出提出的“嬉皮士”问题,总理没有简单地加以批判,而是从关心和理解当代青年人的思想和生活的角度侃侃而谈,让对方心悦诚服。反映出总理不但了解美国的社会思潮,更懂得如何以对方接受的方式与之交流。
实际上,周总理在其践行的大量“公共外交”实践中都是这样从不讲大话、空话,而是真诚与对方进行心灵上的沟通。总理讲话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讲共性、讲普世价值,而不是讲中国如何特殊,他讲中国、日本以及中国的对手美国的年轻人其实都拥有相似的愿望和梦想,这么说自然容易被人接受!“人生乐在相知”,可以说,不做表面功夫,抓住人心,以德服人,以心灵沟通的方式开展工作就是公共外交的真谛所在,也就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风轻云淡”办外交
周恩来无疑是中国“公共外交”伟大的先行者,他以其独特的政治智慧和人格魅力,开辟了中国“人民外交”和“公共外交”的新天地。本书所讲述的周恩来践行“公共外交”的光辉实践,可谓既是口碑更是丰碑。
几十年过去了,周恩来当年面临的公共外交难题,我们今天仍然存在。这就是国内发展仍有很大不足,人民生活水平虽然提高较快,但在精神文明方面差距仍在,提高不快,在世界上的政治影响力和文化影响力都还比较小。正如美国学者沈大伟(David Shambaugh)在《中国走向全球:不完全大国》(China Goes Global: The Partial Power)一书所说的,“中国距离成为一个真正的全球大国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因此,加强对周恩来践行“公共外交”的思想和实践研究无疑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首先,尽管总理本人当年所提所讲的都是“人民外交”,但其精神实质与今天的公共外交异曲同工,大有可对接之处。例如总理非常善于通过以人性化的行为和细节赢得人心,这对于当下的公共外交就很有启发。我们有时明显背离了总理的思想,往往过于赤裸裸地宣扬自己的目标,而不善于把本国利益巧妙掩饰起来,不善于比较高明地唱高调,把自己的目标变成别人的目标,把自己的梦想变成世界的梦想,也就是把“中国梦”变成“世界梦”。
其次,更值得我们反思的是,周恩来总理等老一辈革命家对人民外交和民间外交的重视程度是今天难以达到的。特别是在我国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建立起正式的官方外交关系之后,“人民外交”或“民间外交”的地位明显下降了。特别是在对日民间交流方面,尽管中日实现邦交正常化,中日关系恶化的主要责任在日本一方。但仔细思考和侧面反思一下,不难看到我们也有失误。我们在对日工作中存在工作不够深入的问题,把眼前利益看得过重的问题,使得中美在亚洲的较量中,美国占了上风。在新时期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今天,我们是否要像周总理重视民间外交、重视中日关系那样,开拓新局面呢?例如,重视对NGO的工作,在NGO中广交新朋友、不忘旧朋友。
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是,周恩来践行“公共外交”的实践超越了他所处的那个时代,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公共外交”的真谛。在总理排除意识形态之上思维和善于抓住人心的公共外交活动中,笔者深深感到总理践行超越时代的“公共外交”或许只能用“风轻云淡”来形容。说得更直白一点,总理践行的公共外交是以其特有的政治智慧和生活智慧所支撑的,而绝非来自某个理论指导或为了所谓的“国家利益”。反过来讲,缺少洒脱人格、境界低下的人决不能在艰苦条件下坚守信念,而缺少大格局、大理想的人也不可能在关键时候智勇双全、决胜千里。任何时候,公共外交都不能只注重“身段柔软”而忽视“内心强大”,这就是这本书带给我的感悟。
张胜军:北京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教授。
来源:《公共外交季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