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网通总站 蜚虹社区 619353.nync.com 欢迎您!
| 本文由华商韬略原创
| 作者:华商韬略-华商名人堂 迟玉德
在广东新会东侯工业区,有一座建于20世纪90年代的办公大楼,楼里密密麻麻坐满了工作人员,其中不乏总监、总裁和董事长。
这并不是一家不景气的企业,因为没钱不得不委屈在这么一个旧楼里,正相反,这是一家很赚钱的企业,它主要生产生活用纸,麦当劳的餐巾纸就是它生产的,全国卫生纸第一品牌也是它,在义乌,从高级酒店到街边公厕,手帕纸、餐巾纸、卫生纸等都是它家的。2015年,其年营收超过81亿元,毛利率高达30.5%。
这个很赚钱,但公司高管却在一座旧大楼办公的企业叫维达,其掌门人叫李朝旺,过去30多年,李朝旺带领维达几乎只干了一件事——让中国家庭享受高品质的生活用纸。
◆一张厕纸也可以卖到上市
李朝旺的人生和事业起点都很低,他说自己不是那么聪明,能力也不太强,但就是这样一个人改写了中国纸业的历史。
1958年,李朝旺出生于广东江门,家里很穷,有五个孩子,妈妈病了都没钱买药,姐姐小学就辍学挣钱,他自己也曾休学挣钱,后来勉强读完高中。毕业后,他参加“上山下乡”运动,到一个农场当农民。
李朝旺从小争强好胜,中学时一直当班长,当农民他也想当头儿,成了农场的“副队长”。回城之后,他进入新会河南纸制品厂,还是当头儿,慢慢成了厂长。
新会河南纸制品厂主要生产纸钱、元宝等焚化品,产品全部出口,效益还行。1985年初,在当地政府主导下,该厂与另一家生产草纸、纸箱的包装厂,被并入新会日用品厂,也就是维达的前身。之所以做这次合并,是因为后两家厂连年亏损,拖欠银行30多万元,工资也发不出来。新会日用品厂是一个扶贫性单位,有一半以上员工是残疾人,享受税收减免,而新会河南纸制品厂则效益很好,所以政府任命李朝旺为合并工厂(下称“维达”)的厂长。
李朝旺当年27岁,接到新的任命非常兴奋,决定大干一场。
第一项决策是做什么。李朝旺觉得维达处于危急关头,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必须集中资源做一个一击即中的项目,实现“规模化”生产,而他原来的纸制品厂就有一个这样的项目——小包装纸巾。
彼时这是一个尚未被开发的领域,吃饭或外出时,人们一般用手帕,只有酒店有一些面巾纸,质量还很差。李朝旺是一次在香港陪客户吃饭时发现的这种产品,觉得很好,便决定做。后来他发现上海利民造纸厂生产这种纸巾,叫“雪花牌”,80%外销,不太看重国内市场,他便申请在广东代理该品牌。代理业务做得很好,蒸蒸日上,1985年~1992年,这是维达的一个重要业务。
代理之外,李朝旺还找了一些代工项目,从香港买了几台二手折叠机,把切割好的原纸做成小包装纸巾。
一年后,李朝旺决定开发自己的品牌,便派人去上海学习设计、生产和营销知识。1987年,他们推出了自己的第一款面巾纸,取名“威牌”,1毛钱1包,属于较高价位,这也是中国内地第一款高档盒装面巾纸。此外他们还开发了卷纸业务,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卫生纸”,同样走高端路线——高起点、高品质、高价格。
这项生意的命门在原纸,而原纸生产商当时都在北方,而且是不愁销路的国营造纸厂,获得原纸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北方人谈生意爱喝酒,喝一杯卖一吨,为了保障维达不停工,不能喝的李朝旺愣是把自己练出“洋酒能喝一支,五六十度白酒能喝一瓶”的酒量。
但老这么喝也不是办法,何况李朝旺觉得北方造纸厂供给的原纸质量不够好,主要是原木浆用得少,大都采用棉浆、竹浆、草浆、甘蔗浆,好的厂家会掺一点木浆,这就很影响成品的品质。他觉得只有自己做造纸厂才能解决这个问题,便于1993年建立了一座当时国内一流的造纸厂——维达纸业城,设备则是从国际行业巨头——日本川之江造机订购的,售价高达3000多万元,年产能为1万吨,被命名为“维达1号”。当年,维达的年营收突破1亿元。
次年底,维达又建成投产了“维达2号”,年产能攀升至2.4万吨,比之前“喝酒”的那些国营造纸厂还高,质量也更好。到20世纪90年代末,维达已稳居“纸业大王”宝座。
1998年,李朝旺决定带领维达赴香港上市,融资继续扩大规模。在此之前,维达先进行了一次股权变更,原政府和银行两大股东套现退出,股权则由维达人在境外成立的“外商公司”接手。
上市本来挺顺利的,怎料中国证监会突然出台了一个新政策,要求内地赴港上市企业必须得到其批准,并到商务部备案,整个过程需要15天,对于维达而言,要拿到该批文就会错过上市截止期,就得再走一遍上市流程,再花数百万元。种种考虑之后,李朝旺决定放弃此次上市,但他并没有放弃上市念头,2007年春节后,他再次启动上市进程,并最终如愿。
2007年7月10日,维达正式登陆香港联交所,股价当天上涨了39%,获得约115倍超额认购,集资近13亿港元。当天,香港一家药店的店主在接受采访时感慨,一张厕纸也可以卖到上市啊。
◆65.7万吨产能是怎么炼成的?
20世纪90年代,伴随经济起飞,人们对高档生活用纸的需求陡然增大,为维达提供了巨大市场空间,也对维达的产能提出了重大挑战。
在发展初期,李朝旺面临的一个麻烦是,政府在合并工厂盈利后取消了补贴,并提取利润,导致剩余资金不足以购买设备和建设厂房。为了改变这种局面,1993年,李朝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推动维达进行股份制改革,把当地政府转变为一个非控股性单一大股东,同时把工商银行和农村信用合作社两家“财团”引为股东。随后,它就从日本购置了“维达1号”和“维达2号”,建立了维达纸业城。
生活用纸体积大,单价低,运输成本高,不适合在离工厂太远的地方销售。这种行业特性决定维达必须采取“工厂先行”的策略,即工厂建到哪里,市场才铺到哪里。
第一个外省工厂选在湖北,辐射中部市场。1996年底,李朝旺相中了湖北的一家国有造纸厂,想要收购,但没有那么多钱,于是说服当地政府接受“租赁合作”模式,简单讲就是,维达先在湖北成立一家分公司,然后由这家分公司向那家国企支付租金,租用其生产线和工人,工人要跟那家国企重签劳动合同,但却由维达分公司统一管理。当地政府接受了李朝旺的提议,双方一直保持着愉快的合作。
拿下武汉工厂后,维达又很快扩张到上海,于1997年收购了上海利民造纸厂,也就是它当年代理“雪花牌”纸巾的那家国营厂。该国企由于改革不及时陷入困境,一年亏损几百万元,职工生活无着,这让上海市政府很头疼。上海市政府主动找到维达,希望由维达收购该厂,零价格转让,只希望维达继承原厂的债务和职工。李朝旺爽快地答应了,接手后,他并没有大换血,而是“用上海人做上海的事”,以营销引领生产,一年多时间就将该厂扭亏为盈,后来还成了行业的佼佼者。
并购工厂之外,维达还积极购置更大产能的设备。1997年,李朝旺瞄上了一套由美国贝诺公司(BELOIT)开发、当时世界上最快的自动化设备,该设备的年产能达3.5万吨,比“维达1号”和“维达2号”的总和还要高。不过这套设备售价太高,超过1000万美元,维达当时全部的流动资金只有100多万美元。
虽然很差钱,但李朝旺不死心,他在等待两年后出手了。1999年中,他与贝诺公司签订购买协议,先用流动资金支付10%的订金,余款则在9月4日前开具信用凭证。其后,李朝旺四处借钱,可银行都不敢借给他,数额太大,而且亚洲金融危机当时还没有过去,维达面临损失订金的风险。
转机出现于最后关头,李朝旺成功说服其战略合作伙伴——羊城广告,支付了这笔钱。他对羊城广告的老板说,你有大量闲钱,趴在银行赚不了多少,你给我,我做大了就能给你更多的广告费,而且,你给的钱算我做木浆生意(一个较赚钱的贸易项目)的,我把这笔生意的盈利全都给你。
就这样,维达买成了设备,产能达到一个新高度,李朝旺则将新设备命名为“维达3号”,将此举称为“世纪一跃”。
新世纪开始后,维达继续大力扩张产能,将工厂拓展至北京、四川、浙江、辽宁等地,形成了一个“米字型”布局,年产能到上市前已达24万吨,其后五年又翻了一番。2013年,李朝旺又投资23.6亿元在新会三江镇白庙工业区,建了一个国内最先进的“第三代造纸厂”,该厂的年产能高达26万吨。
目前,这些工厂基本处于满负荷状态,2015年,维达共销售生活用纸65.7万吨。
参考资料:
《韧者行远:维达30年路与梦》 段传敏 徐军/著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2015年1月出版
本文作者:华商韬略 | 华商名人堂 迟玉德
版权声明:版权归华商韬略所有,禁止私自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 华商韬略 获得授权。
欢迎继续阅读《他是“纸业大王”,却“每天过得如履薄冰”》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