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网通总站 蜚虹社区 619353.nync.com 欢迎您!
12月10日,来自互联网、餐饮、投资以及思想界的行业精英、意见领袖,齐聚北京腾讯汇,在腾讯腾云智库、最美食(zui.ms)、价值中国联合主办的“互联网+餐饮”未来研讨会上,探讨了在连接、共享、智能化的时代大潮中,古老的餐饮业拥有的多样可能性。
上周,我们已经抢先发布了在这此研讨会上的部分嘉宾的精彩发言。而这次研讨会上碰撞出的火花还远不止这些,现在就让我们继续奉上“互联网+餐饮”大咖论剑的第二弹!
从互联网融合的角度,仲昭川(中国互联网教父级元老,中国联合网盟董事长)相信餐饮将成为通过互联网整合所有资源的“全民战争”,张晓峰(互联网+百人会发起人,价值中国会联席会长,创业导师)和赵小东(餐联网创始人)强调了互联网能给餐饮业带来的提升和改变,谢兵(价值中国网联合创始人)对运用大数据提升餐饮消费体验的前景充满期待,徐广宇(炎炎视频 CEO&联合创始人)提醒要找准信息的需求方,才能成为“互联网+餐饮”有价值的入口,而林永青(价值中国CEO,腾云智库顾问会员会委员)则对“互联网不能做什么”的元问题做了思考。
从餐饮的本质触发,杨永强(中盛投资创始人、CEO)将其归结为“有的吃、吃得好、吃得长、吃得安全”四大核心问题;刘锋(人工智能学家主编、《互联网进化论》作者)则提出互联网扼住上游的情况下,餐饮业要逆流而上,寻找机会。宣忠(中际通联投资咨询(北京)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认为餐饮业也是娱乐业的一种形态,特别需要创意和营销;李秋伦(北京凯迪克格兰云天大酒店市场销售总监)则代表年轻的酒店职业经理人,发出了希望互联网界和餐饮界共享资源,实现真正互通的呼吁。
以下是嘉宾发言节选:
仲昭川:餐饮将是整合所有资源的的全民战争
互联网转型涉及到整个社会,我体会最深的就是转型它是从业态到生态的转型。一说餐饮我们联想到的是业态,业态很传统,行业协会有传统的工业,还有一些地面上接地气的大众所能够形成依赖的习惯,这就是千百年下来不变的东西。互联网它试图做一些改变。比如滴滴打车,上升到理论层面就是共产经营。再往核心考虑它本质是什么呢?其实就是众筹,现在很多投资者和创业人都在考虑。
众筹是互联网的一个终极模式,也是最初的模式,它是个轮回,从一开始它就是众筹,C2C、经营个体,到最后还是众筹,只有众筹才能体现生态。它有什么特点呢?零成本,自生发,C2C,个体。餐饮这个将来也是一个全民战争,它能整合所有的资源。
张晓峰:提升交互效率,扩大跨界融合
我们和蚂蚁金福在做的对新兴智慧城市的分析和研究里,“互联网+餐饮”也是其中之一。互联网化在我们最传统的领域里面是最需要的,首先是带来客户,这是勿庸置疑的,就像微信,然后他们可以在后台做分析这些用户的数据。然后另外一点是和我们的服务连接,第三个是提升效率。
还有一点就是流量,流量的价值是什么?我们认为是一个数量产生的质量,这种质量是随机性的,只是过去对于这种价值比较敏感的一些,但是经过我们精准的分析,对他的偏好有一定了解,我们可以称之为恩格尔系数。
还有一个是交互效率,我们既然进行了这种垂直连接,如何把交互变得更持续、更有价值,它的渠道、方式、内容都是符合用户需要的,这个是交互。
另外一点我在考虑,我们是做餐饮的,它是跨界融合。像最美食一样,让更多的一些领域可以融合进来。比如说互联网+健康,互联网+旅游。如果我们对每一个人的健康状况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把握,我们知道他的消费的偏好,他的餐饮的爱好是什么,是油大油小,辣还是不辣,那我们可以做出更精确的分析。
还有一点就是我们在这个过程里面怎么去体会这种游戏规则,我一直强调信用,一个企业价值取决于用户,我们可以把餐饮的一种推荐和用户非常个性化的一些特质结合起来去做。
赵小东:让线下的顾客到线上变现
做互联网+,互联网能够给传统行业带来什么?我觉得核心点是三点。
第一点,能不能让这个行业的成本降低。第二点,能不能提高效率。第三点,能不能有新的盈利点存在,我觉得这是个创新的地方。所以我在2014年的时候,做了一个餐联网的平台,在北京五道口做了一个餐厅的模型。这家餐厅是没有点餐台,没有服务员的,我们省掉了六个人,六个人在北京一年三十万的成本,这个首先就是成本的降低。第二,进来五十个人,有五十部手机,相当于有五十个点餐台,所以效率会提高几十倍。第三点,餐厅在我眼里最大的价值是什么?就是流量。一家餐厅可能一天有三百人、五百人,那么有一万家呢?它是个大流量,这个流量能不能变现?现在我们做的事情就是让线下的顾客到线上变现,变现以后我们把这个价值返给我们的门店,也就是说作为门店老板来讲,他除了赚餐饮本身的钱以外,他还可以赚第二份的钱。这就是我最关注的三点:成本降低、效率提高、营收增加。
谢兵:运用大数据让你吃得愉快
我认为餐饮行业单纯解决好吃的问题,这可能不是我们的方向。中国有句俗话叫众口难调,还有句话叫秀色可餐,其实人在消费的过程当中,可能不仅仅是单纯解决一个填饱肚子的问题,而是在吃的过程中如何解决消费体验的问题,也就是说要吃的好,还要吃的愉快。
因此,作为互联网+行业的问题,是不是可以思考在吃的背后还有没有其他的维度需要我们开发。如果我们一旦能够充分利用大数据,就可以去感知人们的消费行为、消费偏好和兴趣,包括他个人的情怀和审美体验。最近有一个结论说,如果我们把大数据运用的非常好,我们可以在93%以上程度预测一个人在下一个时期的行为。所以我想如果大数据能够用的好,那么我们在解决吃好、吃长、吃久的问题上,是可以向前迈进一大步的。
徐广宇:找准需求方,成为有价值入口
互联网的诞生无非就干了两件事,一个是信息的传播,它是提高了传播效率。另外一个是改变了信息的形态。因为我是做视频的,我很清楚信息的形态改变了以后,对人类获取信息的冲击是什么影响。
大家一直说的“互联网思维”,其实我感觉中国是用互联网思维代表了“先进型思维”这个概念。互联网这个圈子实际上在中国最市场化的,最没有被管制的,导致干互联网的这帮人也最市场化。同时,互联网是最直接面对用户的,它不会像很多行业说有ToB或者中间的环节,或者说几层渠道什么的,它基本上就是生产出来直接打到用户那儿,然后用户给我反馈我就调整,适应市场的变化。
互联网思维还有一点就是一个高效的变化。互联网出现以后,我们每天被各种各样的信息所充斥,感觉时间都不够用了,希望看到的东西是越短越好。现在一年跟原来过三年是一个速度,因为获取的信息非常大。
很多人一直说互联网是入口,就是你把入口收了就能挣钱,但我感觉是陌生有需求的用户,你所生产的这个服务才能成为入口,否则的话是没有入口价值的。所以说在餐饮这块儿,我感觉大家首先要考虑的就是这个问题,就是谁想获取这些信息。比如“饿了吗”就不会成为我的入口。
林永青:解决产能问题是前提
今天的这个主题叫“互联网+餐饮”,很多嘉宾都讲过了互联网+怎么好。我想讲互联网+不能做什么,这是一个“元问题”。
滴滴为什么可以用大数据,用互联网+,实际上是它已经用一个巧妙的方式解决了有人给他开车的问题,解决了产能的问题。针对餐饮从业者来讲,问题非常简单,就是你能开多少家店,这可能取决于你的融资能力,你的业务成长能力,我觉得这是更重要的。所以我讲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你得解决供给侧的产能问题。就像价值中国希望做包括产业投资方面的专家产业,我们现在大概有将近100万的专家,如果你没有解决产能的问题,很多事情是空话。我们现在都只局限在从消费端怎么去化解用户需求。但是很多时候并不是说你不知道用户的口味,而是说他根本找不到可以吃饭的地方。这个就是我所谓的产业规划问题,大家也可以做一些关注。
第二个问题我想讲一下,从一个消费者角度我怎么选一个餐厅,我个人认为体验问题很重要,但又没那么重要。大家更多地考虑的是方便跟时间的问题。实际上在互联网上你会发现好的这些方式其实都是解决了效率问题,这个话也是雷军说的。小米实际上就是解决了效率问题,有用户端的效率,也有工艺效率。效率再把它解读一下是什么呢?一个叫方便,一个叫便宜。所有的业务体制,要么是方便要么是便宜。微信大家都在用,它便宜到免费;滴滴很方便,大家才用。但有时候方便和便宜这两个维度的东西,是矛盾的。滴滴其实是比普通的出租车贵的,这里边又有方便程度跟价格平衡的问题。所以我才认为说其实体验没那么重要。谈体验的前提是,你得开很多店,你已经有生产能力、供应能力了,这是我一个基本观点。
总之,互联网加餐饮、餐饮加互联网也好,这个事情其实蛮困难的。困难就对了,因为任何行业都是从简单的程度开始。电商最早开始的时候是卖书,今天为止所有的电商卖的是产品。餐饮是个服务,而且是还没有完成的服务,跟卖一个已经生产完的产品,这完全是两个概念。
杨永强:有的吃、吃得好、吃得长、吃得安全
我觉得餐饮核心问题有四个,第一个叫有的吃。餐饮行业在过去是一个典型的被动型行业,所有客源是主动上门,你是被动接受,接客模式,我觉得“互联网+餐饮”对传统餐饮的改变,可能有机会由被动到主动,这是这个行业的痛点。
第二点,叫吃得好。人性的若干刚性需求里面,有一个就与吃有关,人在吃方面很容易忘记自己是谁,所以很多病都是吃出来的。所以我觉得吃的好有一个关键点就是如何吃得科学,知道该吃什么和能吃什么,有科学的膳食结构。在座的大部分人都对餐饮事业情有独钟,大家可以回想一下,谁对自己的食谱有严格的界定?没有,但互联网给了我们机会。我觉得未来基于机器人秘书服务,会让每个人在手机上,或者未来的某一个终端上,有一个无微不至的,类似于中央保健的秘书服务。
第三,吃得长。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大家通过各种方式无非让自己活的寿命比别人长,在活的长这件事情上我觉得吃是首当其冲最为重要的,而且现在医学界已经有了食疗,有很多病是可以通过吃改善完善的。所以吃得长,就是如何让你的寿命变的很长。商业如战场,我经常给我投资的公司说,竞争的最大手段是什么?你活的比竞争对手长,包括你自己的个人寿命,所以一定要珍爱自己的身体。很多人说你能不能跟马云竞争,我说我比马云小十六岁,我现在体格比马云健壮,我绝对有机会,对吧?(笑)
第四点是吃得安全。大家以为安全是指食材的安全,我觉得不光如此。我觉得人生活在世界上,有很多安全边界。吃本身就是人的最底层的安全边界。民以食为天,历史上所有王朝的更替大部分都与天旱饥荒有关,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是三农问题,就是为了让你有饭吃。所以我觉得吃得安全还有一层,就是我们很多人都在努力奋斗,为了让后代能够省心、安全,能够活在一个平等、自由、民主的世界里。大部分人都是为了后代,为了让吃变得更为简单。所以我觉得在吃的安全方面,更重要的是心理安全。
刘锋:餐饮业要逆流而上
从某种角度来说,其实互联网在给每个行业加帽子,就是说在产业的上下游之间,原本我们的餐饮业是好好的,原本我们的工业是好好的,还有我们其他的很多产业,比如金融、娱乐、地产,很多行业大家都生存的很好,我们没有想到在上面还有一个上游,但是互联网出来之几乎是强行加了一个上游的帽子。其实某种角度来说它既是帮助我们产业提升,但同时对产业产生了冲击。如何去应对这个冲击,就是餐饮业怎么跟互联网结合。掌握了数据的巨头,其实慢慢也在逐渐掌控我们的餐饮业。如果我们不能把自己的产品信息跟巨头建立联系,得到它的推荐,你可能就会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被淹没掉。
我一直在设想,我们的餐饮业,就是这个产业链的中下游怎么向上游去努力,逆流而上。我们之前从滴滴、美团,或者从微信,它会从上游来切入你,因为我推荐什么信息,我们是被动的。但我们从餐饮业的角度怎么样向上游去迈进,我觉得这可能是最美食的一个机会。
宣忠:餐饮业也是娱乐业
其实我本身是在投资公司搞创意,尤其是做饮食的创意、餐厅的创意。我做过人工智能,做过餐厅的机器人。当时我是和清华大学,还有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一起研发了一款餐厅的送餐机器人。做出来之后它没有替代服务员,但是起到了宣传的作用,在我们试验的餐厅里面三个月提高了入客流50%,但是这个并没有太多的持续性,因为这个热闹劲一过,后来它就下来了。还有一个原因它的造价比较高,每台的成本在十几万,现在降下来也有八万多。所以目前餐厅机器人有很多在做,但是我不知道效果如何,反正目前没有替代服务员,但是它起到了一个广告销售的作用,所以我们一直认为餐饮业也是一个娱乐业。
李秋伦:跨界互通需要落地
我是一个做了十多年与酒店餐饮相关行业的职业经理人,对餐饮业和互联网都有一些思考。互联网的优势,是科技向信息形态的成功转变,能帮到餐饮的东西非常多,各个环节几乎都能做到,再加上它又衍生出来的大数据、后台的信息等。
我觉得这里面有一个大家要思考的问题,你如果自己做,你是否能做的好?如果你不跟别人一起互享这些东西,你是否能把所有东西全部都做起来?我觉得很难,哪怕你是互联网的大咖,还是我们餐饮职业经理人、老板,也做不到,因为资源有限、人才有限。
很多时候行业为了竞争,为了利润,我们可能放弃了很多机会。如果大家有兴趣,我们可以多搞这样的(研讨会)形式的活动,不仅探讨,而且互通,真正的互通,并且能让结果落地。
————————————————————
最美食(zui.ms) 引领餐饮业走入共享经济